四川有183个县(市、区)线上股票配资软件,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去年,183个县(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3.7亿元,较2020年增加88.1亿元。9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介绍了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相关情况。“工作中,我们重点从‘抓强、壮干、提弱’三个方面着力。”
\n抓强,就是培育发展龙头,打造县域经济强县强区。四川持续开展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一县一策”制定支持措施,每年统筹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县域产业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超600亿元的县域达到27个,比2020年增加13个。特别是在2021年简阳和西昌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县、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四川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上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四川入围全国百强县7个,数量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入围全国百强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n壮干,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县域中坚力量。四川积极支持县域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n农业方面,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附加值,比如,雅安天全县鱼子酱产量占到全球总份额的14%,以前的“洋特产”变成了今天的“本土名片”;西充县有机农业规模和效益均居全省首位,110种有机农产品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饭桌。
\n工业方面,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向发力,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域达到27个,培育形成岳池县原料药、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n服务业方面,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12个县入选国家县域商业领跑县,13个县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都江堰市、峨眉山市等9个县(市)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经济总量达200亿至600亿元的县域增加到78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42.6%,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加快演进。
\n提弱,就是强化托底性帮扶,推动39个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将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作为新时代解决四川不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整合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帮扶力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行业商会与欠发达县域携手共兴,制定项目、产业、平台、防返贫等任务清单,明确财政金融、项目建设等具体支持措施,精准发力、精准帮扶。
\n去年,39个欠发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22年提高了5000多元。特别是四川大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根产业,完善“产业图谱”,编制22个重点培育产业产品年度行动计划,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比如,苍溪县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年综合产值接近66亿元、品牌价值超8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超10万人,户均年增收7000多元,以小水果带动了大产业。
\n“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陶剑锋说,“十五五”期间,四川将持续开展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积极打造县域百亿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不断深化扩权赋能改革,推动县域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n原标题:四川县域经济“抓强壮干提弱”成效显著,百强县百强区数量居西部首位
\n\n\n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